会计学院2019年工作总结与2020年工作思路
2019年是我院对标一流、发愤图强、持续努力,不断取得发展进步和辉煌成就的一年。一年来,学院党政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党建引领等各方面,持续兢兢业业工作,发奋勤奋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真正成为了学校的主力龙头学院,在全国的学术声望和办学声誉得到了空前提高。
(一)人才培养
1.本科毕业生共有 411 人,其中考取研究生 104 人,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为 28 %,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4 %;
2.我院共有本科生 1888 人,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 95.02 %,与上年度相比 0.02 %;
3.学生获得各类学科和文体竞赛共计 47 项,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213 %。其中本科生获得各类学科和文体竞赛 41 项,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173 %;研究生获得各类学科和文体竞赛 6 项,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50 %,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硕博研究生获得省级创新项目18项,进入MPAcc案例大赛全国百强队;
4.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为 87.5 %,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12.5 %;
5.教师不调课率为 98 %,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2 %;
6.学生对学院教师评教平均成绩为 92.72 分;
7.研究生指导教师年度考核合格率为 95.12 %,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15.8 %,吴秋生、杨瑞平、袁春生获评学校优秀导师称号,;
8.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81.2 %,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10 %;
9.本科毕业生共有 2 名考取国内排名前10名高校及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研究生,共有 11 名入职世界前100强企业总部及中央部委,有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或者博士学位论文 3 篇,学校体育运动会学生团体总分排名第 6 名;
10.新增国家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 2 个(会计学、财务管理),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 项(吴秋生、杨瑞平)、一等奖 1 项(王玉兰),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7 门(其中确认3门: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化,建设3门:财务管理、会计学、资产评估,培育1门:财务分析),其中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资产评估、财务报表分析获得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国家一流课程评选,获得省级教改项目 2 项(王晓亮、韩玲),获批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郭宗文),获批校级全外语和双语教学课程 13 门;
11.新增“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8 个(5个教育厅研究项目、2个教育厅教改项目、1个教育厅研究生教改项目);
12.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个学科团队获批学校重点学科团队,连续举办的研究生学术论文与调研报告竞赛到第7届,连续举办大学生素质展演到第7届。
二、师资队伍
1.有专任教师 92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务专任教师 45 人,其中,今年新晋升副教授4人(贺亚楠、王汉瑛、杨庆、郝盼盼),引进副教授1名(王茂超),具有高级职务专任教师占比 48.91 %。与上年度相比,专任教师比例 增加0.23 %,具有高级职务专任教师比例 增加3.92 %;
2.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 35 人,其中今年新增博士5人,占比 38.4 %。与上年度相比,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 增加5.07 %;
3.具有海外背景专任教师 14 人,占比 15.38 %。与上年度相比,具有海外背景专任教师比例 增加2.88 %;
4.新增省级及以上高端人才 6 个(三晋英才:郭泽光、吴秋生、孙凡、贺亚楠、王汉瑛、杨庆);
三、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1.到账科研经费共 190.5 万元,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25.66 %。其中横向到账经费 70.5 万元(其中续慧泓50万元),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94.75 %;纵向立项经费 120 万元,与上年度相比增加3.98 %;
2.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 33 项,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57.14 %。其中A3级项目 4 项(国家自科项目上官泽明,国家社科项目袁春生、贺亚楠、王汉瑛),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100 %;A4级项目 2 项(郝盼盼、黄贤环),与上年度持平;B级项目 15 项,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15.38 %;
3.共发表论文 60 篇,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76.47 %。其中共发表国际检索类论文 2 篇(李颖、张祎),包括SSCI论文 1 篇(李颖),其他索引1 篇(张祎);发表CSSCI来源期刊核心库期刊论文 28 篇。共发表A1级论文 1 篇(李颖),A2级论文 5 篇(王晓亮3篇、袁春生、黄贤环),A3级论文 10篇(黄贤环3篇、吴秋生2篇、郭婧2篇、郝盼盼、上官泽明、王少华),A4级论文 13 篇(贺亚楠4篇、李端生、吴秋生、袁春生、田祥宇、袁水林、王晓亮、郝盼盼、王晓燕、田峰),与上年度相比A级论文比例 增加91.67 %;
4.出版各类著作 4 部,与上年度相比 减少75 %。其中专著 2 部,教材 2 部。
四、开放办学
1.共有 13 名学生出国(境)留学,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5 %;
2.出国访学教师共计 10 人,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3.04 %。共有 1 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因公临时出国人数),与上年度相比 增加100 %;
3.主办/承办国内学术会议/论坛/研讨会/报告会/交流会 1 次,与上年度相比 不变0 %;
4.举办国内学术学术报告 25 次,与上年度相比 减少24.24 %;
5.我院共完成国内交流合作项目 4 次,与上年度相比曾100 %。
6.共有 3 人担任省级以上学术组织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以及重要学术期刊编委等职务;
7.学院加入国际上课认证AASCB会员;
8.获得高顿公司捐赠 5 万元;
9.与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合办的“山西省注册会计师青年人才培训基地”连续举办到第7届。
五、党建思政
1.学院获得学校“文明单位”(2019)称号、学风先进集体,学院分党委获得学校“三育人”标杆分党委;
2.学院团委获得学校“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财务会计教研室获得学校“文明教研室”称号,学生党支部获得学校“三育人”样板党支部;
4.获得学校庆祝建国70周年大合唱比赛第一名;
5.李颖、郭宗文、药茜、郭婧获得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张祎、贺亚楠、李进芳或学校文明职工称号。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我院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校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有特色高水平国内一流财经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为直接依据,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总目标,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以党建思政为引领、人才培养为主体、社会实践和文化修养为两翼、科学研究为推动的腾飞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做好“三全育人”各项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财会人才,让学院办学实力和声誉位列全国会计学院前列。
(二)奋斗目标
教学方面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在教育部“双万建设计划”中把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建成国内一流专业、审计学和资产评估建成省级一流专业,建成国家一流课程1到2门;在国家计划进行的专业学位评估和一级学科评估中专业学位进入B+以上的水平;获得省级教改项目2项以上,争取实现国家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等奖项以及国家级教改研究项目的突破;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5项以上,指导研究生获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5篇以上,力争实现国优学位论文突破,力争专硕案例大赛进入全国十强。
科研方面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力争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以上,发表A2级及以上学术论文10篇以上,实现国家重点或重大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奖突破;获得省级科研项目15项以上,获得省级科研奖3项以上;获得横向科研项目20项经费100万元以上,实现省级咨询报告突破;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
学科建设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家及人才的突破,获评省级人才2人次以上;晋升教授1人以上,引进博士4人以上,力争实现4类级以上人才引进的突破;教师出国进修3人次以上。
学生管理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在确保学生安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丰富腾飞模式教育内容和效果,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考研率、出国率、就业率提升3个百分点,力争在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一等奖、辅导员获得省部级研究项目和思政教该项目有突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中获奖数量和层次都有明显提高。
党建思政的主要奋斗目标是: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扎扎实实开展好党建各项活动,建成学校党建双创“标杆学院”院系,争取获得学校三全育人先进单位,力争成为省级党建标杆院系和省级三全育人先进党单位。
(三)主要举措
1.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这一思想充分运用到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去,进一步加大“三全育人”工作力度,丰富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的教育内容,提高活动组织效率,切实促进会计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建立新的学院教学激励制度,加大教学投入,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教学、认真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标国家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我院各专业各层级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对标国家“金课”建设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及其成果的教学运用,进一步提高一流课程建设水平;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水平、翻转课堂运用效果,英文课程教学要素齐备率和实际运用普及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建立新的学院科研激励制度,深入持久开展学院和学科团队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积极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学术指导,鼓励教职工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出国进修,努力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进一步促进我院学术水平和学术声誉进一步提高,提升我院科研实力和学科水平。
4.积极推进AASCB认证工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学习和学术交流,争取在国际实验班工作有实质的进展,进一步提高我院办学国际化水平;
5.严格导师考核和管理,加强导师指导能力培养,健全导师指导成果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6.大力鼓励和培养中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好的成长条件和支持,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地成长成才的岗位与责任;
7.通过健全机构及其职责,建章立制,把学校“学院办大学”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实抓好,使学院更具活力和进取心,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