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

首页 (学院要闻) (信息公开) (通知公告) (就业信息) (图片新闻) (交流服务)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学院专门委员会) (联系我们) 人才培养 (博士生培养) (硕士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留学生培养) (教研活动) 师资队伍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教学名师) (科研人才) (教学团队) (综合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 (学科团队建设) (科研团队建设) (科研成果与获奖) (学术活动) 一流建设 (一流专业建设) (一流课程建设) (教研成果与奖项) 党建团学 (党建活动) (团学活动) (创新创业与学生竞赛) (资助体系) 招生就业 (就业) (考研) (招生) 对外交流与服务社会 (中外合作) (校际合作) (校企合作) (国际认证) (留学与访学) (交流培养) 校友工作 (校庆活动) (校友风采) (校友论坛) (学院大事记) (相聚财大)

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总结(2008-2014)

发布时间:2015-04-27阅读数:

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总结

2008-2014

一、专业建设概况

会计学专业于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009年,会计学院按照特色专业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正式启动建设工作。基本情况如下:

1、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2009年,会计学院成立了由时任院长李端生教授负责的特色专业建设领导组,领导组成员由分管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组成,负责专业建设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工作,包括制定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协调教育教学资源、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等。

2、围绕建设目标,确立建设原则。根据特色专业的独创性、先进性、开拓性特征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建设初期确立了“以特色彰显活力、以特色代表水平、以特色证明质量”的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即:充分发挥地域(华北)和行业(供销)优势,立足于本科教学,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会计专门人才。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设原则:一是系统规划原则,保证局部建设与整体优化的协调统一,长期目标与短期任务的动态平衡;二是社会需求原则,确保特色专业建设及时跟踪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 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三是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四是对外开放原则,充分借助社会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强化特色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五是开拓创新原则,通过开拓创新求得持续稳定发展。

3、明确建设内容,全面开展工作。我们把特色专业建设当作是一项全资源调配、全方位互动、全员性参与、全过程管理的系统工程,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建设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培养目标界定、教学理念塑造、师资队伍培养、管理制度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教材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实践基地打造、校外资源利用、考评体系建设等开展了针对性、持续性的建设工作。

4、争取配套政策,健全管理制度。领导组在积极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助的同时,强化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六年来,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本科生导师制试行办法、教师师德师风行为规范、教学团队管理办法、科研团队管理办法、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教学大纲制定和修订办法、教材建设与使用办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案、双语教学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践基地建设规划、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办法、考试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办法等20多项制度,为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二、专业建设成效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就学历结构看,六年来,有6名在职教师分别获得西安交大、中南财大、东北财经大学等学校的博士学位,有8名教师(李洁、李列平、李颖、韩玲、李良、王东升、王晓燕、郭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并有三人获得博士学位。同时,从其他院校调入博士2人;就职称结构看,有4名教师晋升正教授,5名教师晋升副教授;就学缘结构看,在985院校、211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或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以及从985院校引进的硕士比例大幅度提高;就年龄结构看,由于新增加的教师普遍年轻化,使会计学专业教师的平均年龄进一步趋于合理。

2、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高。2009年以来,在学校举办的四届“教学风范奖”评选活动中,我院教师有8人次(李端生、郭冰、王玉兰、李长艳、杨瑞平、李蕊爱、袁春生等)当选,占获奖总数的四分之一;在学校举办的六届“教学观摩”比赛中,我院教师有4人(杨瑞平、李蕊爱、何存花、黄义)获得一等奖,许燕等教师获得二等奖;在山西省教学名师评选中,我院教师有3人(田祥宇、李蕊爱、吴秋生)被评为山西省教学名师。

(二)课程建设

12009年,由李端生教授负责的“基础会计学”被评为山西省本科精品课程。该课程经过四年的建设,于2013年被评为山西省首批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在此期间,“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等三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及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变化,六年来,我们结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先后三次调整和充实了专业课程,增加了反映会计学科最新理论和实务知识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空间学科发展前沿等课程,进一步加强了会计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三)教材建设

1、由李端生教授主编的《基础会计学》和《会计制度设计》两本教材分别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极大地提升了会计学专业和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

2、六年来,会计学专业教师编著出版各种教材近30部,其中属于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有:

1)李端生《基础会计学》(第3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李端生《会计制度设计》(第5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李玉敏《中级财务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辛 旭《成本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张一贞《管理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宋文彪《高级财务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梁丽瑾 《会计信息系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8)吴秋生《审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9)裴伯英《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0 刘春慧《资产评估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1 辛茂荀. 《会计信息系统》(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通用教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2)郭宗文《基础会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3)辛 旭《审计学》湖南大学出版社

3、由袁水林、付桂林老师主编的《物流企业会计》被教育部评为“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四)教学与科学研究

六年来,年均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国家级期刊近一半;年均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左右;年均立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纵向)7个,校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4项;年均到账研究经费30多万元。代表性成果有:

1)李端生《会计理论研究》获第六届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这是会计学科历史上获得的最高奖项。

2)郭泽光“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2012历史选择与改革探索”(2014年),获第八届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田祥宇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构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的政策保障机制研究” 立项(2014年),结束了会计学科近20年无国家级“两金项目的历史。

4)李蕊爱教授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获得山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另有二、三等奖多项。

5)田祥宇、邓启稳等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6)李端生主持的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

(五)社会服务

与六年前比较,会计学专业教师的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升。他们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已经不局限于作讲座、搞培训,而开始走向财务诊断、管理咨询、税务筹划、制度设计等。六年来,共承担政府、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六十多项,到账经费共数百万元。主要包括:

12010年为山阴县、右玉县、尧都区、洪洞县、汾西县等十多个县区制定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受到委托单位的广泛赞誉。

2、为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公司设计了“会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了系统培训。

3、为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铁路局、同煤集团临汾公司、阳煤集团、汾西矿业集团等制定了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内部审计、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

社会服务工作的深层次开展,不仅满足了委托单位的工作需求,而且锻炼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并通过经费的合理使用支持了学科建设,达到了“多赢”的效果。

(六)对外交流

120096月,组织承办了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

220107月,组织承办了全国高等财经院校会计实验教学暨本科教学研讨会;

320117月,组织承办了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年会;

4、每年外出参加国内外会计、财务、审计学术研讨会、教学研讨会的教师平均达到20多人次。

5、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为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作学术讲座年均达到10次以上。

(七)招生就业

12012年以来,会计学专业在山西省一直按照一本A类的分数线招生,一般高出山西一本线30分以上。省外招生时,虽然定位于二本,但大多数省份的录取线高出当地的一本线。

2、从就业情况看,尽管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但会计学专业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长期名列山西财经大学40多个本科专业的前三甲,可谓长盛不衰。

招生和就业被认为是高等学校办学的入口和出口,以上数据反映了会计学专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总体上讲,会计学特色专业经过六年多的建设,办学目标更加明确,专业定位更加精准,教学规章制度更加健全,教学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过硬,社会影响更加广泛,专业特色更加明显。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评价都表明,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在全国的排名连年上升。我们认为,随着建设周期结束,会计学专业的建设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家级特色专业的标准。

(八)经费使用

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经费共计10万元。截至2014年底,已按照建设初期的经费支出计划使用完毕。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开支:

1、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全国性教学和学术研讨会差旅费、会务费;

2、学院组织承办全国高等财经院校会计实验教学暨本科教学研讨会会务支出;

3、编写、打印各种教学参考资料;

4、购置移动硬盘、U盘、打印纸等办公用具;

5、其他相关支出。

三、专业建设体会

1、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及时跟踪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 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精准把握自己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的同时,合理借助社会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强化特色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2、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将专业特色体现在学院文化营造、管理制度设计、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改进、日常教学管理、实践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工作等各个环节。

3、特色专业建设必须通过打造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形成群体优势,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共同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4、特色专业建设必须适应所处的内外环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总体建设和发展规划,保证局部建设与整体优化的协调统一,长期目标与短期任务的动态平衡。必须科学定位,求真务实,持之以恒,通过不断的开拓创新求得持续稳定发展。

5、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包括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课堂教学整改研讨会、教学团队建设研讨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体系设置研讨会等。持之以恒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凝聚团队力量,统一思想认识,协调工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建设成果的重要方式。

四、几点建议

1、学校有关部门在加强专业建设资金管理与监督的同时,适当扩大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的资金支配自主权,以便提高专业建设的工作效率和项目实施效果。

2、国家级特色专业一般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对学校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提升贡献较大。因此在办学资源分配、教师职称晋升、教学成果评审、教学名师推荐等方面应当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便特色专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3、国家级特色专业一般是受到人才市场青睐的专业,人才引进相对困难。因此建议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适当提高特色专业引进人才的物质待遇,吸引高学历的青年教师特别是男性年青教师加入专业建设队伍,防范和解决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增强特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即使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我们认为依然应当把教学放在首位。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教学研究和开发方面的力量,彻底改变重视学术研究,轻视教学研究的局面。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应当带头从事教学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课题研究、教材编著、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等,并带领团队积极申报各种教学奖项。只有在教学方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才能真正体现专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