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首页 (学院要闻) (信息公开) (通知公告) (就业信息) (图片新闻) (交流服务)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学院专门委员会) (联系我们) 人才培养 (博士生培养) (硕士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留学生培养) (教研活动) 师资队伍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教学名师) (科研人才) (教学团队) (综合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 (学科团队建设) (科研团队建设) (科研成果与获奖) (学术活动) 一流建设 (一流专业建设) (一流课程建设) (教研成果与奖项) 党建团学 (党建活动) (团学活动) (创新创业与学生竞赛) (资助体系) 招生就业 (就业) (考研) (招生) 对外交流与服务社会 (中外合作) (校际合作) (校企合作) (国际认证) (留学与访学) (交流培养) 校友工作 (校庆活动) (校友风采) (校友论坛) (学院大事记) (相聚财大)

学术活动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研究生论坛第十六期(会计学院&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3-05-23阅读数:

2023年5月18日晚7点至10点,由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与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研究生论坛(第十六期)。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数字化信息与智能财务决策”,采取线下与线上同步的方式。轮值主持人为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主任郝盼盼副教授,论坛特别邀请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研究员张超博士后做讲座。





论坛伊始,郝盼盼副教授对张超博士后进行了介绍,并对张超博士后的报告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


在专题报告环节,张超博士后做了题为《人工智能在财务分析与决策中的伦理问题研究》的主题讲座,主要对人工智能在财务分析与决策中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展开分析。

首先,张超博士后分享了他在国际会计信息系统期刊上发表"Ethical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anagerial accounting"等论文获得的丰富经验。其次,从国家战略层面、现实问题层面和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层面提出了人工智能在财务分析与决策中伦理问题研究的必要性。接着列出了文献视角下智能财务分析系统伦理分析的几个要点:智能财务决策系统伦理研究的目的、基础、范围和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伦理研究视角。此外,张超博士后创新性地基于ETHOs模型从大数据智能应用前、应用中和长期应用视角对其中的伦理问题进行识别,之后进一步将上述伦理的主题范畴界定为人机伦理、责任归属的伦理、系统应用带来的伦理价值失衡和系统应用对人的伦理行为的影响。继而通过对伦理问题的识别和界定,张超博士后提出了智能财务决策系统伦理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包括伦理规范与法律约束协同发力、建立利益相关者共担责任机制、建立独立第三方的验证和监测机制、“合乎伦理设计”的系统开发与设计、培训提升利益相关者素质与伦理意识、完善利益相关者沟通与反馈机制。在结尾处张超博士后指出信息系统伦理是一个有意义且有深度的话题,值得大家持续深入研究。

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孙佩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论文,题目为《政府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国有企业盈余管理——基于金审工程的准自然实验》。

王晓亮教授认为该论文从审计信息化切入,选题很新颖,整体内容丰富,论证过程完整,但也有些问题需要注意。首先,假设的推出缺乏理论依据,逻辑不够清晰,理论推导可以再细致一些,传导落脚点更多放在被解释变量应计、真实盈余管理上。其次,在机制部分需理清发挥协同效应的对象,且把媒体报道作为影响机制是否合适。最后,文章中实证结论的解释缺乏理论依据,比如为什么对应计与真实的影响不一样,不同的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性存在差异的原因等。

李林波博士同样对孙同学的论文表示了肯定,整体内容详实,同时对文章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一方面,结论相对简单直接,主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探讨更有意义的研究点。文章中的样本时间截至2016年,其研究结果在当前政策环境下是否存在时效性问题,可以在进一步分析中探讨正在建设的金审三期的影响,增加文章说服力;另一方面,老师指出机制中的协同效应是否存在,若存在是否更适合于作外生调节。除此之外,也提出添加区域固定效应、明确DID方法等建议。

张超老师在前两位老师建议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探讨。本文重点应在信息化建设会不会影响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可以深入对比审计信息化前后的不同,在方法选择上除传统的回归之外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比如事件引用法。

会计学院宋波硕士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论文,题目为《数字化转型对危机企业反转的影响》。

董屹宇副教授对宋同学的论文进行了点评,她认为研究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实践价值,研究内容丰富,研究结构完整,学术写作详实规范。但存在一些值得探讨和商榷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概念的界定,是“危机企业”还是“衰退企业”?如何界定“危机企业”?以及题目中“数字化转型”的范畴是什么?建议完善题目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董屹宇副教授指出,文章在假设提出部分缺少理论支撑,推理逻辑也缺少证据支持,因此建议补充基础理论。第三是在模型设计和实证检验方面,提出建议:明确被解释变量定义,核对样本量;增加控制变量或补充排他性分析;增加检验手段,补充内生性处理内容;另外需要说明样本选择从2010年开始的原因。最后关于细节方面,提出列全回归结果表格中相关要素,说明数字化转型赋权结果,列示PSM结果的建议。

郭檬楠副教授对论文做出了总体的评价。郭老师认为选题视角独特,内容丰富,实证方法规范,过程严谨。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在引言部分提出了五点建议;在理论分析与假设方面,郭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内部运行效是否等同于TFP?危机企业是否有实力开展数字化转型需要分类探讨;在核心变量的衡量和控制变量的选取方面提出建议;同时也在稳健性和机制检验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最后郝盼盼老师对前两位老师的建议做出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点问题。第一、数字化转型是否存在节点问题;第二、全要素生产率一般作为结果变量,而本文是作为中介变量,这一问题值得商榷;第三、本文的创新点方面需要重点突出。

论坛的最后,郝盼盼副教授再次对到场的嘉宾老师表达感谢,并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预祝同学们的工作论文早日发表,并祝愿会计学院与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研究生论坛越办越好。 

(会计学院冯梦甜供稿)